西周时期,为了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,王位继承严格遵循嫡长子制度。从周太王到周懿王,王位都是父传子代代相传。但周懿王去世后,一个意外打破了这一惯例:继位的不是太子燮,而是他的叔父辟方,也就是后来的周孝王。这位周孝王身份特殊十大配资平台app,他既是周穆王的儿子,又是周恭王的弟弟,还是周懿王的叔父。在宗法制度森严的西周,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位非主流的君主呢?
关于周孝王即位的原因,史书记载非常简略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仅用懿王崩,共王弟辟方立,是为孝王一笔带过。按照常理,作为周恭王弟弟的辟方本无缘王位。因为在周穆王去世后,理应由嫡长子周恭王继位。但恭王在位期间政绩平平,其子周懿王继位时,王朝已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。
据《汉书》记载:至穆王之孙懿王时,王室遂衰,戎狄交侵,暴虐中国。当时周王朝正遭受着来自多方的威胁。《竹书纪年》更记载了一个惊人事件:懿王七年,西戎军队竟然攻陷了都城镐京。为躲避战乱,周懿王不得不将朝廷迁至槐里暂作陪都。与此同时,东南方向的淮夷、东夷等部落也趁机作乱,周王室的统治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展开剩余48%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周懿王却显得力不从心。史料记载,他21岁时曾派虢公率军征讨犬戎,结果遭遇惨败,虢公狼狈逃回。周懿王谥号懿,按谥法意为温柔贤善,这个评价对乱世君主来说实在不够分量。史书批评他兴居无节,号令不时,导致朝政混乱,诸侯离心。显然,年幼的太子燮难以收拾这个烂摊子。在这种危急关头,王室和朝臣们不得不推举年长、经验丰富的辟方来力挽狂澜。
有人质疑周孝王是篡位,但历史事实并非如此。他在位期间并未迫害懿王后人,去世后还将王位归还给太子燮。他获得孝的谥号,并受到后世周天子的尊崇,这些都表明他的即位是出于挽救危局的需要。事实上,周孝王在位期间确实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稳定局势。
发布于:天津市航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